
日本企業不投資、銀行不放款、人口老化導致消費疲弱以及社福支出沉重、企業自然不會增加雇員等問題,顯然都不是更多公共建設,或是讓銀行堆滿來自央行的錢所能解決的。否則為什麼日本利率那麼低,房價卻連跌20年 ? 反之亦然,台灣利率那麼低,只製造了高房價與通膨,有讓經濟大幅成長、脫胎換骨嗎 ?
日本、台灣,都是沒有對症下藥,而其原因,一個是根本就搞不清楚什麼是症狀、什麼是病因,另一個則是政黨惡鬥,二黨僅忙於惡鬥與謀求自身利益,自然不會用心尋找真正有效率、有遠見的政策。
彭博資訊專欄/安倍經濟學…幸福迷幻藥
|
|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稱,日本選民讓他回鍋掌權後,他將讓日本經濟觸底回升。讓我們仔細檢驗他說的是否有理。
過去11年來,日本領導人頻頻更換,自民黨承諾的變革卻始終不曾兌現。安倍上任數周來採取的各項措施,徒然加深我對日本能否扭轉頹勢的懷疑。
他採取的手段包括,施壓要求日本央行以更多具體措施刺激經濟成長。根據彭博的調查,約21%的受訪者認為,日本在未來1年將提供最好的投資機會,另有54%的受訪者對所謂的「安倍經濟學」感到樂觀勝過悲觀。
有2個原因讓我無法輕忽這些數字。首先,我只希望管理我個人退休帳戶的人不是這類日本樂觀派的一員。第2,人很健忘,別忘了安倍2006至2007年擔任日本首相期間的表現並不及格。
安倍所屬的自民黨曾在近20年間興建許多大而無當的基礎建設,而且為了終結通縮而要求日本銀行(央行)挹注日本金融體系流動性,結果導致政府債務占GDP比達到舉世最高,使日本變成有如必須借助助行器的重症病人。
如果我們把日本人口嚴重老化且迄無有效對策的問題納入考量,這個意象將產生更深刻的意義。
日本財相麻生太郎日前竟說,日本老年人應該「快點老死」,以紓解政府承受的醫療照護負擔。
那麼,安倍政府能否按照舊藥方再試一次,就可促使日本經濟恢復元氣並大步向前?
安倍的主張可能誤導部分投資人,甚至連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曼也為他宣傳。日本的GDP的確可能短暫竄高。日圓已經貶值,東京股市上揚。然而日本曾多次見過類似的情況,而且總是在隨後的發展中吃足苦頭。
自民黨不了解的是,日本面臨的挑戰主要在於結構面而不是金融,這正是日本央行總裁白川方明試圖強調的重點。
安倍執意要求日本央行把通膨目標設定在2%,白川方明的回應是「盡可能1年內達成」。到時候白川已經卸職,改由比較可以配合的人士接任。但日銀的反擊提醒世人,當經濟已因機能失靈而搖搖欲墜時,貨幣政策能發揮的功效也已十分有限。
(作者William Pesek是彭博資訊專欄作家/編譯陳世欽)
【2013/01/26 經濟日報】
|
全文網址: 彭博資訊專欄/安倍經濟學…幸福迷幻藥 | 日擴大寬鬆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662374.shtml#ixzz2J582RJnA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