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2012/11/02 日本悲歌 經濟一再萎縮 已喪失扮演世界領導者的自信


日本悲慘的經歷,就是資產泡沫搞太大的結果,偏偏台灣有一票人希望台灣的資產泡沫繼續膨脹下去,最好永遠不會停止。1980年代的日本人就是如此心態,每個人都為自己的房產增值而沾沾自喜,並且不斷玩著這種金錢遊戲,並號稱房地產只會上漲,絕對不會下跌。畢竟每個人都成了既得利益者,每個人都得到了好處,並且每個人都想要賺這種輕鬆的錢。最後的結果就是自我毀滅,把社會的資源吸乾了,把整個國家的信用能力全押在沒有生產能力的房地產之上,排擠了工業發展的空間,讓國家工業外移空洞化,當國力下滑時,金錢遊戲就崩盤了。

龐大的房地產泡沫壓垮了整個國家,壓垮了好幾個世代的年輕人,讓整個國家失去希望,失去動力。你能想像這樣一個勤奮、紀律、高品質的國家,竟然19歲到55歲的女性,每200位就有一位下海拍A片,而且這個比例還在提高中嗎 ?可見整個社會陷入怎樣的慘況。


我前前後後不知聽了多少回,台灣民眾一廂情願的可笑想法:買股票會賠錢,買房子一定不會虧錢。或者是買股票是投機,買房子卻不是投機的可笑想法。這種集體共識很顯然會造成泡沫,而泡沫的下場從無例外就是爆破式的災難收場。竟然沒有人意識到房地產是比股票更高度槓桿的投資,其中透過信用擴張所創造的「虛擬」價格,隨著信用堆疊而越來越誇張。

想想看美國的例子,房地產泡沫如何摧毀經濟。如果不是FED夠專業、有膽識,迅速控制局面,美國勢將重陷1930年代的大蕭條。而在此之前,美國民眾,乃至最具公信力的信評機構「標普」,都從來不曾把房價下跌列入可能變數。美國目前能維持這種局面,還有好些重要因素,例如美國的房貸早就被包裝成各式各樣的債券轉賣給全世界的投資人,把一大部分信用風險轉嫁給外國投資人,因此美國金融機構承受的壞帳能降低。此外,美國的房貸沒有追索權,因此美國民眾只要把房子還給銀行,就可以從沉重的貸款中脫身。前述二個原因再加上美元獨有的「鑄幣稅」,讓美國得以在過去4年去槓桿的速度傲視開發國家,使得經濟能保持微弱的復甦。請問台灣有這些條件嗎?如果台灣遇到房地產泡沫崩盤,後果會是如何呢?

反觀另一個靠房地產製造「經濟成長奇蹟」的國家 --- 西班牙,至今還深陷經濟衰退、政府高度負債、失業率高達25%、地方政府紛紛宣布破產,並且等著向歐盟請求紓困的窘境,解脫之路遙遙無期。距離2008年的金融海嘯已經4年了,西班牙房地產今年又跌了15%以上,而西班牙銀行的壞帳率從2006年的0.72%飆到今年8月的10.5%,並且預估還會再惡化,花旗銀行預估西班牙2012年到2014年的經濟將再衰退6.5%,使得歐盟對銀行業壓力測試中最糟糕的假設情況成真。西班牙年輕人失業率更高達50%,經濟全盛時期,大部分年輕人都到房地產行業討生活,現在變成除了房地產之外毫無一技之長可以養活自己,導致失業率居高不下,甚至前一陣子西班牙總理拉霍伊還鼓勵年輕人到國外找工作。

這一切很難想像吧,尤其5年前的西班牙人還沉醉在房地產的美夢時,何曾想得到今天的慘況。泡沫破滅前都是歌舞昇平,都是充滿希望,都是一生保證獲利的夢想。但是都沒有人解答,為什麼房地產可以不停的漲、漲、再漲、永遠上漲 ... ?

看看日本、美國、西班牙的演變,不難判斷,中國、台灣、香港的房地產泡沫,為自己帶來重大傷害只是遲早問題。







日本悲歌 分析:經濟一再萎縮 已喪失扮演世界領導者的自信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北美新浪) 2012-11-02  13:50   
導讀:財經撰稿人伍德(Barry Wood)在MarketWatch撰文回顧了日本經濟過去二十多年來的下滑,指出日本的麻煩不僅僅存在於經濟數據當中,他們充當世界經濟領導者的自信也在消失。
以下即伍德的評論文章全文:
記得幾年前,一位在東京居住了十年之久的美國記者曾經語出驚人,他說,日本已經決定逐漸從世界舞台上撤出了。
這個月,我多年之后重新回到了東京,在和一位居住在日本時間更長的朋友談話時,提到了這一斷言。“這大致上是正確的。”他的回答是,“在通貨緊縮和過分強勢的貨幣打壓之下,日本人自己也認定,他們不可能與崛起的中國相競爭,於是他們決定收縮,只管自己的事情。
這些令人震驚的結論很容易讓我回想到二十九年前的日本之旅。那是1983年的秋季,我是陪一個工業考察團來到日本的,大約有二三十位美國企業高管組成的考察團求知若渴,非常想要知道美國到底該怎樣才能和重新崛起的日本經濟進行競爭。
兩周的行程安排得滿滿噹噹,美國實業家們去往日本各地聆聽專家的教誨,拜訪一家又一家企業。我們去了汽車廠、造船廠,而最有意思的還是參觀名古屋的山崎機床。
在這裏,我們見到了足有一個橄欖球場那麼大的新工廠,全部工作都由二十個工業機器人完成。這些機器人都有一個迪斯尼角色的名字,名牌上閃燈光,在過道裡穿梭,將原材料傳輸到計算機化的研磨工作站,在那裏生成可以用於汽車製造的精密元件。
在整間工廠,我們只見到了三個工人。企業的官員們非常自豪的樣子,因為日本剛剛從美國手中奪來了機床霸主的地位。
在回旅館的大巴上,一位團員說:“各位,遊戲結束了。我們是不可能和他們競爭的。”
轉眼,現在已經是2012年,可是一切並沒有像當初那些冷水澆頭的企業家們所預計的那樣發展。日本在機床生領域長達二十七年的統治地位兩年前已經終結。中國的生成本要比日本低40%,現在已經坐上了頭把交椅,而日本只能一再強調,自己的品在品質上更加靠譜。
一面是過分強勢的日元,一面是二十年的通貨緊縮,日本企業現在都在將生轉移到中國或者其他地方。日本的工業核心正在萎縮,而且面臨空洞化的威脅,就像美國的所謂鐵鏽地帶曾經面臨的那樣。
日本早已不被任何人看作是經濟樣板了。
這種下滑從愈來愈多的數據當中都可以看出來。從1953年到1973年,當時依然在重建中的日本經濟年平均增長9%。從1974年到1990年,經濟增長速度下滑到年平均4.2%。從1991年到現在,這一數字更是萎縮到只有0.5%,將將算得上是有所增長。
Historical Data Chart
到底什麼地方出了問題?一個擁有全球一流企業,教育程度了得的勞動力,以及效率和紀律都為人稱道的名聲的國家,怎麼就淪落到了這樣的地步?
日本經濟的最高點,說來應該是在1989年,當時房地價格達到峰值,東京的主流股市指數更是創紀錄的3萬9000點之巨。到2007年,股市已經恢復到1萬8000點,可是從那之后又下跌了50%,現在只有9000點了。
與此同時,被認為是國家經濟健康程度體現者的日元匯率卻在穩步增值,從1983年的1美元兌換227日元,一直漲到今天的只有78日元。華盛頓國際金融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薩特爾(Phillip Suttle)相信,日元是被高估了一半左右,1美元兌換130日元才比較合理。無論怎樣,日元匯率的上周對於減少日本的長期支付盈余都沒有多大的幫助,目前日本依然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者。
自日本的資泡沫二十多年前破滅以來,政策制定者們絞盡了腦汁,一直在希望找到合適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來扭轉勢,但是所有的努力最後都失敗收場。
可是,泡沫破滅后生的嚴酷的通貨緊縮卻一直延續了下來。價格的下跌演成了巨大的財富損失。要止跌反彈,各種貨幣和財政刺激手段都無能為力。在過去十年當中,日本的消費者價格指數有七年都是下跌的。
怎樣才能走出通貨緊縮的陷阱?目前還看不到清晰的路線圖。當年還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的聯儲主席伯南克曾經於1999年建議日本打開貨幣供應的閘門。他當時寫道:“日本的貨幣政策看上去是陷入了癱瘓,而這癱瘓很大程度上是他們自己導致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貨幣主管當局居然那麼強烈抵觸進行任何實驗,只要沒有對擔保有效的措施,就全部被拒之門外。”
日本官員會反駁說,他們已經嘗試過貨幣刺激,包括零利率和量化寬鬆等,但是收效甚微。
東京野村爭取首席經濟學家庫(Richard Koo)認為,日本是陷入了資負債衰退,企業和消費者都在緊縮開支,在這時候,由於兩者都不願意借貸,零利率自然就起不到刺激的作用。他建議訴諸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認為要為不斷下滑的總需求築底,只能依靠政府開支。可是,持反面意見者卻強調,過去的財政刺激已經使得國家的債務增長到了相當於國內生總值200%的水平。
在持續的癱瘓和持續的爭論之間,日本還在不斷下滑,他們在全球出當中的份額在萎縮,他們的國內生總值也被中國拋在了后面,不得不讓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頭銜。
日本的這種萎靡不振,最麻煩的一點或許在於,它很大程度上是存在於精神層面。不願意移民,人口迅速老齡化,看上去,日本是已經失去了扮演世界經濟領導者的自信。
前美國駐日本大使曼斯菲爾德(Mike Mansfield)曾經宣稱,美國和日本之間的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可是這話現在看起來,卻顯得那樣的奇怪,一樣奇怪的,還有那本1980年代曾經暢銷的書,名叫《日本:世界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

1 則留言:

  1. 台灣房地產是否過度膨脹.相較星加坡.與香港.台灣顯然還在適切的反圍內.就開始打房了.你的所有建議與例證都是正確.但是房價與中國做比較.台灣就顯得沒有過度.也沒有泡沫化.就止住投機繼續發生.算是操盤厲害.
    反觀.黃金與房地產的上升相關都是因為貨幣發行過多,與美國QE1.2.3.直接相關.又隔鄰中國通膨也是大量印鈔反制美元發行貨幣所致.中國通膨顯現在房價上升4倍.其貨幣政策早有問題.台灣貨幣並無中國或是美國那麼大的發行印製.所以台灣房價除了某特定區炒作案件之外.都還算OK..
    台灣應擔心的還是回歸失去就業市場.拔除製造業.以及錢進中國.所有夢想都期望在中國實現.事實是否定的.當回頭一看.全台灣都被自己人掏空.所有製造業都已死的差不多了.去中國又被剝一層皮.回來已經所剩無幾的成功人士在炒作豪宅.這種經濟是不正常的.政府卻無對策.光要靠服務業.沒有製造.哪裡來那麼多能力消費?哪裡有本事將(全民)新鮮人都推入服務業來消化人力呢?.人類裡有一定比例的人是適合做低階製造工作的.現在卻沒路可走.而電子佔73%市值的股票.更讓中國以及世界對台灣的經濟升落影響度大增.過去12年以來.台灣還能保值的就只剩下房地產.就將現金放進去.應該比放在銀行好很多.不然回頭看過去12年來.也只又買進黃金有保值.通膨卻已經在台灣過去12年來.身影清晰可見.
    所以自從2000年以來.對付通膨還是以買房地產有效果
    .希爾伯..Dec.04.2012.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