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2011/11/29 歐債危機與歐元的脆弱性



2011/11/29
【經濟日報╱胡汝銀】
近期深陷主權債務危機泥淖的希臘和義大利成功地避開總理辭職所帶來的政治動盪,順利地挑選兩位國際知名的經濟學者和技術官僚出任總理。國際社會寄予厚望,卻也舉步維艱。
第一,由學者型的技術官僚來主導主權債務危機處理過程,雖然可以發揮其專業特長和技術優勢,但作為缺乏同黨基礎的獨立人士如何能在黨派林立的議會中和社會上得到足夠的政治支持,如何能夠進行必須的政治動員和政治協調,是當政的技術官僚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主權債務危機是長期經濟停滯、國際競爭力衰減、失業率過高、政府財政支出過大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要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需要克服巨大的歷史慣性、路徑依賴和政治阻力,推進深刻的社會變革。沒有廣泛而又足夠的政治支持,技術官僚主導的政府將有心無力,成為無所作為的弱勢政府。
在國際上不乏這方面的前車之鑑。例如,日本前首相菅直人也是一位極有才華、極富個性的知名經濟學家,即使有同黨的基礎,最終也變成一位難有作為的弱勢政府首相,在短期任職後狼狽地下臺。
第二,公共決策過程常常是一種極為複雜、極難預見的過程。在處理主權債務危機的社會公共決策過程中,不同的黨派和社會群體有著明顯不同的政治與利益訴求,它們首先追求的是自身利益而非社會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慣於存異而拒絕合作求同,難以形成足夠一致的政治意願和達成社會共識。
人們往往不是在順風順水時,而是在自認為退無可退時,才被迫改弦易轍,達成妥協,接受變革。
由此可見,未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處理,將主要受制於相關國家的國內政治,受制於國內各種政治訴求及其互動過程,從而充滿了巨大的挑戰和不確定性,走一步算一步,無法準確預知下一步以及以後每步的結果。
從歐元區的層面上看,歐元區貨幣聯盟各國的政治、經濟條件差異極大,在貨幣聯盟的框架內,一方面,各國政府無法基於自己的國情掌控利率、匯率等貨幣政策工具去平抑經濟波動和推動經濟增長,只能「一條腿走路」,單獨依靠自己的財政政策來應付經濟難題,從而大大削弱了各國政府處理危機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各國主權獨立和現有的歐盟管理體制下,歐盟委員會和歐洲中央銀行等歐盟機構也缺乏足夠的授權和領導力,去迅速有效地應對成員國的主權債務危機和其他突發的重大區域問題。
以上兩方面因素,導致歐元區單個國家的危機處理能力和整體的應變能力同時下降。
從全球金融市場的層面上看,金融市場總會對各種事件作出過度反應。隨著歐元區各國的財政、金融、政治起起落落,國際金融市場也上下震盪,時時過度波動,常常讓人們心驚肉跳。歐元資產因此成為一種高風險的資產。
即使能克服巨大的政治阻力,希臘新政府可以推行以增稅和減薪為主要內容的緊縮政策,義大利的新政府能實施財政緊縮措施,兩國的經濟短期內也將難有起色。
基於以上三個層面的分析,可以推斷:1、歐元及歐元資產是一種高波動、高風險、高度脆弱的資產;2、在希臘、義大利的經濟短期不會有實質性改善的條件下,歐債的可投資性較差;3、歐元與歐元區缺乏內在穩定性,換言之,它們穩定的代價太高,歐元區未來調整的需求和調整的概率很高。
(作者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大陸知名經濟學家)


2011/11/29 萬泰銀盧正昕:全球經濟寒冬會很長 台灣銀行業呆帳恐將上升

難得聽到盧老大談經濟,台灣銀行業明年呆帳上升應該是免不了。「量化寬鬆」會讓窮人的購買力下降,應謹慎使用。全球產能過剩,需求不足,再怎麼量化寬鬆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經濟結構面臨大調整。

鉅亨網記者陳慧琳 台北  2011-11-29  21:20 
面對全球金融市場動盪,萬泰銀行(2837-TW)董事長盧正昕今(29)日表示,明、後年國際情勢「很悲觀」,他形容「這個冬天會很長」,錢要盡量放口袋,他甚至指出,台灣銀行業明年也會面臨呆帳上升壓力。
盧盧昕表示,明、後年國際情勢「很悲觀」,甚至可能比金融海嘯時還嚴重,中國大陸經濟也可能軟著陸,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經濟互動相當重要,可望減緩受到歐美債務問題衝擊的程度,只是在漫長冬天的情況下,即使再度採行印鈔的「量化寬鬆政策」,仍會影響窮人的購買力,應謹慎行使。
盧正昕進一步認為,整體國際經濟情勢「冬天會很長」,這時候要現金為王,大家錢要盡量放口袋。他更提醒,像台灣這樣有外匯存底又持有外債的國家,恐會被要求動用外匯存底打消持有歐美國家的主權債務。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2011/11/24 IIF:歐元區已經陷入衰退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訊.COM) 2011-11-24  06:00 

國際金融協會表示,歐元區已經陷入衰退,該地區四季度GDP同比將收縮2%,這種收縮幅度將持續至2012年一季度。
據道瓊斯通訊社11月23日報導,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以下簡稱IIF)23日表示,歐元區已經陷入衰退,另外稱17國歐元集團的條件已經迅速惡化。
IIF在全球展望報告中寫道:“過去一個月歐元區形勢已經發生一系列嚴重惡化。我們認為該地區經濟已經步入衰退,這種衰退只會擴大預算赤字,并進一步削弱銀行資產質量。”
這家位於華盛頓的交易組織表示,即將公布的三季度和四季度早期經濟數據已經弱於預期。
IIF經濟學家特意強調了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失業率的上升,以及歐元區工業生產活動的放緩。
IIF預測歐元區第四季度GDP同比將收縮2%,同樣的衰退將持續至2012年一季度。
對於整個2012年,IIF預測該地區GDP與2011年相比將收縮1%。它警告說:“歐元區的經濟疲軟很容易通過一系列渠道溢出至世界其它地區。其中最直接和最強大的渠道就是銀行業。
IIF指責歐洲決策者處理公共債務危機的情況說:“他們實施的一些措施可能會使問題惡化,而不是改善。”
它還單獨提到10月份達成的希臘二次援助協議。IFF在該協議中同意私營部門將對持有的希臘政府債進行50%的扣減。
IIF說:“該計劃為希臘提供的債務扣減,已經把投資者從其它外圍市場嚇跑。”
最新的希臘援助計劃仍存在不確定性,目前正在等待歐盟和IMF發放2010年第一次援助計劃中的第六筆分期貸款。由於尚未得到希臘各政黨的改革承諾,這筆貸款已經暫停發放。
(陳紹國 編譯)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2011/11/23 如何觀察歐元區銀行是否缺少美元流動性 ?

如何觀察歐元區銀行是否缺少美元流動性 ? 下圖為 歐元對美元 Swap 點數 , 越高表示越缺美元, 可用08年金融風暴時的水準作比較

2011/11/23 香港樓市冰封 50間仲介停業 業界恐萬人丟飯碗

兵敗如山倒之二...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2011-11-23  12:35 

香港樓市受額外印花稅及銀行加按息打擊,進入冰封時期。統計顯示,上月平均約每 6 個代理,只有一個能夠「開單」,其餘只能靠支取約 8000 元的底薪過活。業界指出,代理裁員潮將一觸即發,過去 2-3 個月,已有約 50 間中小型代理行結業,更有大行估計,若淡市持續,將有可能令 8000 至 1 萬名地產代理從業員失業。
香港《明報》報導,香港政府推出短炒住宅額外印花稅一周年以來,樓市成交不斷萎縮,近月更因銀行按息調高和歐債危機等因素,今年 10 月二手樓成交量較去年 11 月大跌 6 成多,令到地產代理生意備受打擊。
由科一地產資訊網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上月共有 3.4 萬多個持牌代理,市場卻只錄得 5896 宗成交,即平均每名代理僅促成約 0.17 宗成交 (或等於平均約 6 名代理,只能促成 1 宗成交) ,與金融海嘯後最低潮時 2008 年 11 月的水平相若。而上月平均每名代理可賺得約 4175 元佣金收入,也漸跌近海嘯後最低潮時水平。
科一首席顧問黃燕安表示,根據他服務的地產代理公司數據,過去 2-3 個月已有約 50 間中小型代理行相繼結業,包括早前較矚目的京士活地產,一口氣結束了 5 間代理分行。他又表示,由於政府政策轉向打壓樓市,樓市未必能如海嘯後快速復甦,代理可能要面對較長期的嚴峻市。
龍頭大行中原地產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陳永傑稱,近月樓市交投淡靜,公司旗下 4000 多名代理中,本月至少有半數,即約 2000 人未「開單」,而在最低工資下,公司需付月薪約 8000 元,較有關措施生效前大幅增加,對公司甚至同業的運作影響深遠。
他又以「苦經營」來形容現時代理行的營商環境,雖然該行過去多年未曾出現虧蝕,但現時只能靠早前的盈利「拉上補下」維持。他估計,若淡市持續至明年新年後,市場上將有七成代理行開始蝕本,甚至出現嚴重虧蝕的情。
陳氏又稱,公司早前已就有關問題召開董事會,暫時未有裁員的計劃。不過,他補充,會否裁員,最快會在農曆新年前有所決定,並估計若淡市持續,市場上將有過萬代理面臨失業,佔整體代理人數約 4 成左右。
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昨天出席公開活動時也表示,未來 2 年香港整體房產投資前景比較暗淡,因炒風受到抑制及內外經濟環境夾擊,樓價下跌已成定局,惟擔心跌幅過快造成香港樓市「硬著陸」。他建議政府應減少賣地、取消去年底實施的額外印花稅政策,並要求銀行設定按揭業務下限標準,以防社會恐慌。
另外,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雖然樓市交投淡靜,二手成交維持在 5000 宗以下,與金融海嘯時相若,但近月一手盤推盤量增加,對大行而言,無疑是有優勢,相信對該行的影響不會太大。
屬於中型代理的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則表示,近月二手成交較旺市減少 4 成,但持牌代理人數不跌反升,形成僧多粥少的情況。他指出,早前推出的最低工資,加重了開單比例較低之代理行的負擔,令部分代理在靜市下滅亡的速度加快。他估計,將有 1/3 地產代理被淘汰或自然流失,涉及之人數料達 8000 人。

2011/11/23 大陸樓市入寒冬 中介倒閉潮湧現 行業面臨大洗牌

唉!兵敗如山倒,任何商品都可能有泡沫。巴菲特名言:「當投機看似簡單的時候,就是它最危險的時候」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2011-11-23  10:00 
大陸樓市低迷波及中介市場!據香港《文匯報》駐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的記者走訪獲悉,今年以來,二手房中介倒閉潮已波及全國一二線城市。其中,北京關閉門店的多達 1000 家左右,創 3 年以來新高;深圳原有 8000 家二手房中介門店中,目前已關閉 3000 家。業內人士指出,這一波蕭條比 2008 年還要嚴峻。而隨著樓市調控力度不斷加大,將會有更多的中介門店被淘汰,中介行業將面臨進一步洗牌。
內地樓市步入「寒冬」,二手房市場亦持續低迷,房地產中介機構紛紛關門。據中原地產統計, 10 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市的二手樓成交面積,創 2009 年以來的月度成交面積新低 (春節除外)。
鏈家地產最新調查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北京二手房中介共關閉門店約 1000 家左右,為 3 年來最多,其中 10 月關閉門店 177 家,已連續多月單月關閉中介門店超過 100 家,其中約 73% 為中小經紀機構。
位於東城區南二環內繁華地段的北京中原地產經紀公司,僅有一名途人駐足店前詢問。該店的一位李姓職員說:「以前每天平均接待差不多5位顧客,現在一天能有一個諮詢的顧客就萬幸了。」
據北京房地產交易管理網數據顯示,北京 10 月二手房總網簽套數為 7262 套。環比 9 月份的 8750 套下降了 17% 左右,同比去年同期下調幅度更是達到了 48.7% ,連續 7 個月不足萬套。這個數字也是從 2009 年網簽以來 34 個月成交最低值。二手房成交量的持續低迷令中介只能收縮過冬。
周邊二手房源豐富的蓮花南路上中西路區域,今年 3 月份時房產中介門店還有 10 多家。但據發現,除了中原、 21 世紀、漢宇等幾家大型中介公司依然堅持營業外,部分中小中介門店幾乎消失了。
中原地產某內部一位人士稱,由於二手樓生意太過清淡,現在不少業務員都不願意留在中心城區,無望等待二手房的生意。新盤扎堆的外環區域,尤其是降價盤集中的區域,成為中介扎堆的主戰場。
在嘉定新城地鐵站口,經常站著 10 多名漢宇地產的業務員,偶有途人經過,業務員便上前介紹周邊樓盤信息。據其中一名陳姓職員介紹,漢宇地產在嘉定新城周邊並沒有門店,他們這些業務員是來自漢宇地產在市區的各個門店。
杭州 700 多家二手房門店, 10 月份成交量只有 565 套,創 2007 年以來新低。 11 月初,我愛我家、華邦地產、中原地產、盛世管家、 21 世紀不動產、易居臣信等杭州 10 家品牌中介悉數參加的杭州房產中介會議上傳出的相關數據表明,今年 10 月份, 10 家品牌中介全部呈現虧損和赤字狀態。有些中介機構僅 1 個月的虧損額就達到了 3-4 百萬元。樓市低迷下,房產中介的日子確實不好過。有業內人士認為,按照這樣的行情發展下去,杭州的中介淘汰率將達到 50% 。
杭州朝暉區域的河東路,一家開了七八年的「21世紀不動產」門店前陣子偷偷變身。這一變,把不少房產中介業內人士給雷倒了—本地雞煲隆重開張。
由於廣州二手市場交易萎縮過半,中介門店開始收縮,儘管廣州還沒有出現大規模關停,但目前中介關門的情形也在加劇。
在番禺祈福新村對面的茶葉城,以往大有被中介行佔據之勢,但目前近半中介已關門。廣州一大型中介內部人士稱,今年年中公司已停止擴張,最近停了約 20 家分店,此前賭限購政策會很快放鬆,但近期放棄了這個念頭,業績不行的店就關閉了。有業界人士表示,現在不少中介在「死撐」,門店已是持續虧損。廣州一大行店長甚至叫苦,目前每個月保持約7萬元的業績,但對比於 10 萬元的成本,月虧 3 萬元依然「微虧」。
合富輝煌董事長扶偉聰向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廣州二手房成交嚴重萎縮是事實,成交目前已下滑 5 、 6 成,情況非常嚴峻。
「中介地舖多過米舖」的現象已然不再。中原地產對深圳中介門店分佈情況的初步調查顯示,今年年初深圳中介門店大約有 8000 家,主體是中小型中介,目前正常營業的大約只有 5000 家。這一波關舖潮中,約 3000 家地舖被洗出市場。
中原地產大深圳區董事總經理李耀智表示,此次房地產市場調整嚴厲程度和時間跨度都比 2008 年更甚。現今許多投資客早已撤離深圳,剛性需求的購房者又在觀望。「如果剛需都不買房,市場可能還要差些。」 他說。 
成交量低迷是中介關舖的根本原因。深圳二手房市場未見任何反彈跡象, 11 月前 3 周,深圳二手房每周平均成交約 720 套,按照這個成交速度,預計 11 月份二手房成交量仍維持 10 月份的地量水平。 2008 年被業界視作深圳二手房市場最壞的時候,當年 2 月二手房成交量為 1464 套。
對於行業未來走勢,有專家指出,樓市調控不斷深入,在二手房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營業收入大幅縮減必然威脅中介企業生存,以服務水平、品牌效應、經驗積累為核心競爭力的行業洗牌將成為必然。 

2011/11/23 歐洲同業自顧不暇 非澳拉美銀行調頭寸變難

如同先前po文,歐系銀行為強化資本,不得不降低對外放款,歐元區首當其衝,經濟勢必陷入衰退。但是新興國家也會遭殃,因為歐系銀行對新興國家放款高達2.4兆美元,透過貨幣乘數,影響必定是遠高於此。現在歐系銀行開始自全球撤資,新興國家的經濟怎麼可能不受影響。其中又以對東歐放款最多,可想而知,明年東歐經濟一定不妙。匈牙利已經開第一槍了,應該不會是唯一的一個。

歐洲同業自顧不暇 非澳拉美銀行調頭寸變難
歐洲銀行近幾年大幅提高放款給非洲、澳洲和拉丁美洲的同業,成為這些國家最大跨國債主之一。然而隨著歐洲銀行減少海外放款,這些已因先進國家需求下滑導致成長減速的新興經濟體,感受到更強烈的寒意。
國際清算銀行(BIS)和加拿大皇家銀行(RBC)的資料顯示,歐洲銀行為了尋找本土市場以外的成長機會,2005年到2011年中對新興市場的放款金額成長四倍至2.4兆美元。
這段期間由於雷曼兄弟倒閉,放款一度大減20%,去年才逐步復甦。
如今隨著信用緊縮捲土重來,各界不免擔心雷曼兄弟後的信用危機可能重演--企業融資迅速枯竭,全球貿易急遽衰退。
澳洲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銀行執行長凱利(Gail Kelly)說:「我們的處境非常脆弱,絕對會影響到全球成長。這絕對會衝擊到我的國家、和整個亞洲。」
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和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ebank)近期先後表示,將減少非本土市場的放款活動。部份法國銀行也因過去積極參與聯合貸款,變得不太願意放款給亞洲和澳洲。
歐洲銀行正努力彌補貸款損失(多數源自對歐洲政府的貸款),並強化資本。一些銀行出售資產與減少放款,提高貸款的難度或成本,結果導致自己國家和營運所及的其他國家,經濟成長雙雙下滑。
歐洲銀行試圖脫售帳上的貸款,進一步加重貸款市場的壓力。業界人士說,此舉有效增加銀行投資的貸款供應量,使得銀行為企業承作新貸款的意願降低,貸款成本增加。
目前衝擊最大的莫過於東歐。以捷克為例,歐元區銀行放款是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5%
拉丁美洲可能是下一個受傷的市場。歐元區對智利的放款相當於該國GDP的40%,墨西哥占18%,巴西為15%。
亞洲曝險最少,歐元區對中國貸款僅占GDP的2%,印度占4%。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2011/11/22 股神、IMF總裁警告:歐元存亡令人憂 金融海嘯恐重演

我比較關心的, 還是巴菲特逢低買了甚麼 ?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2011-11-22  07:50 
歐債危機有燒向核心之勢,引發股神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和國際貨幣基金會 (IMF) 總裁拉加德 (Christine Lagarde) 齊齊發出警告。股神巴菲特指,歐元體制先天存在嚴重弱點,已威脅到歐元的存亡; IMF 拉加德則指,歐債危機有可能令經濟增長停頓、引發多國動亂,更可能重演 3 年前雷曼倒閉後的金融海嘯。
《星島日報》報導,巴菲特昨 (21) 日接受財經頻道 CNBC 訪問時表示,歐債危機已暴露出這個包括 17 國的歐洲統一貨幣體制,存在嚴重瑕疵,並稱這個瑕疵無法單憑大家說說就可以解決,必須歐羅區多國更加團結,厲行根本性架構改革,否則歐元體制無法繼續下去。被問及這個貨幣聯盟能否繼續生存時,他表示,現在來說令人質疑。
他不認為歐債危機與美國的債務憂慮之間有共同點,主要是因為歐羅體制存在的重大弱點。他說,歐元區 17 國都已放棄本身貨幣發債的權利,這跟美國仍在發美元債基本上是兩碼子不同的情況。
巴菲特又謂,雖然歐洲主權債孳息不斷扯高,但認為目前部分歐債頗具吸引力。他並表示,他離開家鄉奧瑪哈前曾下了指示,吸納一支歐洲股,可能今、明天,甚至下周和下月都會繼續買;他又表示,自己有投資的英國超市公司 Tesco ,如果股價再跌會吸納。
另外,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周日播出的《60分鐘時事雜誌》節目,訪問了 IMF  總裁拉加德,她形容歐債危機是「2008 年金融危機的延續」,正在以同樣的方式在我們的眼前開展。她補充,由於歐盟與美國之間有強大聯繫,如果這場危機沒有對應好,美國也可能招致嚴重後果。
拉加德這番話,剛好在美國質疑國基會對歐羅區提供援助時發出,美國國會去年通過了法案,禁止華府支持國基會提供可能無法收回的援助貸款,希臘目前就被視為極可能賴債。
對於美國的龐大預算赤字問題,拉加德表示,她最大的憂慮是國會兩黨之間的爭執角力,可能拖垮應有的對策。國基會目前正與歐盟共同資助對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的援助計畫,並準備開始審核意大利削減財赤的努力。截至 11 月 10 日,該組織尚餘 3910 億美元 (約 3.05 兆港元) 的信貸能力,拉加德曾表示,若全球經濟前景繼續惡化,可能不足以應付未來的援助需求。

2011/11/22 從外資自中國撤資 , 看現代版三國演義

從外資自中國撤資 , 看現代版三國演義: 美國, 德國, 中國 , 步步大驚奇 !!!


「 中國大陸央行昨日公布,10月大陸外匯占款負增長人民幣248.92億元(約新台幣1,185.4億元),為2008年1月至今近四年的首次負增長。顯示因國際經濟動盪,與大陸經濟成長預期趨緩,使資金外流,考驗大陸貨幣政策鬆綁腳步加快 」

歐債危機明明遠在天邊, 拜全球化之賜, 歐債火災一路燒到了中國。中國緊縮貨幣的政策漸漸產生後遺症, 正苦惱於民間資金斷鏈, 正要 "微調" 鬆綁貨幣, 此
時外資卻悄悄撤退。雖說離開的金額是 248.9億人民幣, 透過乘數效果, 在市場上造成的貨幣減少, 就遠不只這個數字了.

就像今年8月提高美國國債上限, 共和與民主二黨聯手演出「誰比較大膽」的驚悚劇, 雙方都利用時間壓力逼迫對手妥協, 後來搞得二敗俱傷. 現在歐債危機已成三國的博弈遊戲: 美國, 德國, 中國。三國也都運用時間壓力逼對方妥協, 為自己爭取勝利。

美國充分掌握形勢, 攻擊歐債的目標在瓦解歐元與拖垮德國, 使得美元不再有競爭者, 德國也不能利用歐盟坐大, 主導歐洲世界。另一方面QE2除了解決自身問題, 也輸出通貨膨脹, 慢慢等待早已瘋狂的中國房地產泡沫成熟, 靜待中國出手緊縮貨幣, 正在為通膨降溫之時, 再來個資金撤退, 讓降溫變成搓破泡沫。如此歐洲與中國各有資金短缺問題, 自然無法互相支援。

德國也不是省油的燈, 你要玩, 老娘就陪你玩到底。德國放手讓市場猛烈攻擊義大利與西班牙, 硬是不准 ECB 印鈔票買歐債, 就是要測試美國的底線在哪裡? 歐盟玩完了, 美國能不自傷嗎 ? 有本事就一面倒的利用華爾街搞倒歐盟, 美國金融業只怕也受重傷。美國則是運用空頭逼德國出手, 讓德國付出慘重代價挽救歐元區。發行歐元債券 ? 爽了希義西葡, 苦了德法。ECB印鈔票無限制買進歐債, 擔當最後融資提供者? 歐元勢必重挫, 另外在歐元區通膨率已達3%的此時, 物價只怕就會因此往上飆, 迎接歐元區的只怕是停滯性通膨。歐元從此沒有能力與美元競爭。

中國則是隔岸觀火, 二不得罪, 默默觀察形勢演變。就算要相救, 再怎麼樣也要等到最緊要關頭, 在各國「再三請託」下, 趁大好情勢要求提高在 IMF的發言權, 爭取解除對華軍售限制 ... 從此在國際社會徹底崛起。而德國在等甚麼 ? 德國在等你美國是否願意讓中國趁勢崛起, 少了歐盟與歐元這個敵手, 卻多了中國與人民幣這個對手, 只怕更難纏。

義大利與西班牙基本上不是立即的現金短缺問題, 其實是信心問題。就像大家才剛經歷過10月的反彈, 當時市場多有信心, 各項問題似乎都有答案。信心問題可以一夕惡化, 造成萬劫不復的擠兌, 也可以一夕反轉, 整個市場衝反信心與正面能量, 市場自然就會重新充斥流動性, 歐債殖利率就會下滑, 重此歐債危機變得好像從來不曾發生過。華爾街應該是很擅長這種遊戲.

在這個機關算盡的現代版三國演義中, 相信會讓大家越看越驚奇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2011/11/21 台灣央行:國際收支3年來首度逆差 比金融海嘯時還大!

果然如同預期, 外資大量匯出, 10月M1b 月增率必然轉負. 看看外資怎麼玩散戶, 10月全球股市大反彈, 好消息拼命釋放, 但是"萬般拉抬只為出" , 外資默默把錢匯走, 接下來11月股市慘澹, 就更別提了, M1b 肯定因為外資匯出會繼續惡化


鉅亨網記者王以慧 台北  2011-11-21  18:10 
台灣央行今(21)日公布第3季國際收支結果,經常帳順差102.1億美元,但因金融帳淨流出額高達115.7億美元,國際收支綜合餘額逆差34.6億美元,為2008年第3季以來首度出現逆差結果,而逆差金額更甚金融海嘯期間的26億美元。
外資強抽資金162.6億美元 創歷年單季最大
對於大幅變動的金融帳方面,央行經研處副處長陳一端表示,組合項目中「證券投資」變動最大,雖台灣居民對外證券投資受到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影響,贖回投資國外基金,淨流入15.6億美元,但外資同樣因債信危機減持台股與公債,以致流出162.6億美元,創下歷年來單季最大淨流出,更甚金融海嘯的152.3億美元。
陳一端說,不是台灣股市實質面不好,是歐美銀行信用緊縮,外資必須籌資回歐美救市。
2007年Q3逆差更甚 國人主動投資海外 「非被動提款」
據了解,金融海嘯導致2008年第3季國際收支綜合餘額逆差為26億美元,並不如此次逆差金融大;上一次逆差較本季較大者發生在2007年第3季,為77.3億美元,但原因不同此次全球債信危機,而是國人對於海外投資風險性資產偏好,淨流出高達171.3億美元所致。
進出口同步減緩 經常帳安全維持順差
經常帳方面,進出口年增率均減緩,除了因去年基期較高,出口方面主要受到全球景氣趨緩及六輕停工波及而降低,進口面則是因資本設備進口減少。但因總出口增額仍大於進口,「商品貿易」順差增為77.1億美元,較第2季增加8億元;另外,「服務收支」順差9.3億美元、「所得收支」順差22.1億美元、「經常移轉收支」則逆差6.4億美元。
陳一端強調,雖出口受到歐美景氣疲軟牽累,不過進口面同步減少,經常帳仍可維持順差,央行內部也未有一定要維持多大順差的目標。
累計前3季,經常帳順差292.1億美元,金融帳淨流出191.6億美元,國際收支綜合餘額仍順差60.3億美元。對於第4季是否持續逆差、甚至超越目前的順差餘額,陳一端並無正面回應,僅表示還要觀察。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2011/11/20 港財長:歐美陰霾恐籠罩香港

香港官員真誠實, 從10月以來不停的警告將遭遇經濟衰退 ...

中央社台北20日電)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天表示,歐美經濟復甦乏力,導致全球經濟再陷衰退風險上升;香港商品出口量今年9月較去年同期衰退11%,是2009年10月以來首次出現兩位數的跌幅。
新華社報導,曾俊華在題為「預算案諮詢」的網路文章中說,國外情勢日趨嚴峻陰霾之下,香港出口表現令人關注,由於出口業就業人口占香港總就業人數1/4,對就業市場的影響不可小覷。
他指出,雖然香港目前就業情況理想,但國外經濟低迷,對香港就業市場可能構成壓力,不可掉以輕心;歐美疲弱的經濟無可避免地將影響亞洲地區成長,須留意國外風險因素對香港的影響。
報導提到,香港今年9月份商品出口年減11%,這是2009年10月以來首次出現兩位數跌幅。
曾俊華表示,香港有需提高危機意識,作好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挑戰。
香港特區政府2012/13年度財政預算案明天起將展開諮詢工作,曾俊華說,今年可謂在國外風雨飄搖環境下展開預算案準備工作,2月以來,國外經濟環境變得不明朗,歐美經濟情況明顯轉弱。雖然各國政府提出解決方案,但方案能否落實及效用有多大,仍需觀察。
他還表示,在制定新年度財政預算案時,除配合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措施、提供落實的資源外,還會考慮到國外經濟下滑帶來的挑戰,制定應對措施。1001120

2011/11/20 EFSF – 歐盟為歐債「自己找來的殺手」

路透社網站上的評論 , 花了一些時間翻譯 , 全文如下




EFSF – 歐盟為歐債「自己找來的殺手」

應該有很多方法可以拯救歐洲免於潛在的金融末日。其中最主要的是 EFSF – 即歐洲金融穩定基金

2010 年的春天,EFSF在歐洲各國財長宣佈下, 大張旗鼓地成立。標準普爾當時描述 EFSF 為"讓歐元區主權債務市場恢復穩定的基石"。而該機構本身於 2011 年 10 月成立時, 也對外宣稱它的使命是"維護歐洲的金融穩定"。

顯然金融穩定並沒有發生。並有證據表明,EFSF 可能只會加劇問題。

理論上,該機制是為了讓陷入問題的歐洲國家仍然能夠用低利率借到錢。最初的想法,並不是要那些陷入經濟困境的國家發債籌資,而是由EFSF 出面籌錢,再借給這些國家。邏輯很簡單: X 國可能不穩固,但 EFSF 值得 AAA 評級。

對於EFSF的潛在財力, 並未看到很多 — 這只是一個辦公室在盧森堡,由德國的經濟學首席執行官克勞斯 · 格林 帶領約 20 名員工的機構。EFSF所發行的債券由歐元區的成員國共同保證, 這就是EFSF權力以及評等的來源。每個成員國承諾對EFSF所發出的債券, 按其在EFSF所佔份額的120% 負無條件償還責任。

這一切聽上去很棒,但現實情況是,EFSF不打算成為一個實際運作的機構;它原本是玻璃背後滅火器:無法利用。S&P初次授予 AAA 評級的報告中寫道:「EFSF的設計是用來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從而降低歐元區成員國的融資成本」。「如果能達到這個目標,我們並不認為 EFSF本身會發行債券」。另一個信評機構穆迪則寫道:「EFSF反映了歐元區成員國,對維護歐元與歐洲貨幣聯盟所做出的政治承諾這樣的承諾應該足以提供市場足夠的保證

在授予 EFSF最重要的 AAA 評等時,評等機構是比較謹慎的。他們不願意像次級抵押貸款那樣,所以對不是 AAA 評級的國家所保證的債務,無論有多麼少,都不願意給予AAA的金字招牌。他們堅持認為 EFSF 的貸款需涵蓋具有AAA 信評國家的保證,並且要提撥現金準備,在EFSF借出資金前,應先從所募得的資金中扣除。基於這一點,歐元區成員國最初承諾共 4400 億歐元 (合 650 億美元) 的擔保,然而S&P在其初始報告中認為EFSF所能籌集到AAA 評等的資金不到 3500 億歐元。

當然,歐元區終究打破玻璃並使用滅火器。第一次用在支援愛爾蘭、葡萄牙,然後希臘。

我們現在知道,這個金額遠不足夠結束這場危機,尤其是根據最近穆迪的報告,EFSF 在支援愛爾蘭、希臘、葡萄牙等國之後,只剩下 2660 億歐元的放款能力。

因此那些政治家最近提出新的主意:將EFSF 的剩餘放款能力透過槓桿操作來放大。其方法有的是由 EFSF 對新發債券提供保險,或是把EFSF剩餘資金做為抵押來擴大規模。然而這種方法必須向其他國家 (例如中國) 銷售債券來籌集EFSF資金。

除了規模不足的問題,還有一個結構性的問題:EFSF 的信用再高也無法超越其 AAA 成員國 — 例如德國,根據EFSF在2011年10月的文件顯示,德國就EFSF全部的保證金額負責29%。另外AAA成員國如法國,占 22%,荷蘭,占 6%。

由於歐盟成員國不能印自己的貨幣來償還債務,一些分析師質疑歐洲國家不值得 AAA等級的評等。隨著金融風暴的肆虐,市場已經很清楚歐盟國家裡唯一值得AAA評等的是德國。所以在市場的眼中,EFSF的評等只是由一個德國所支持。一位債券交易員說:「最終,僅德國的保證管用,但是規模仍不足以涵蓋整個歐債。」

德國占歐盟整體GDP 的比例不到四分之一,而且德國經濟很大程度依賴其他歐盟國家對德國商品的購買。歐盟這種內部關聯性,說明了為什麼德國違約擔保成本從今年夏天以來提高了一倍 - 1000萬的 5 年期德國公債保險金增加到 93,655 美元。

毫不意外,EFSF在11月7日發售的30億歐元債券,與去年春天籌資時相比,遇到了穆迪所說的「顯著缺少需求」的問題。原本計畫是籌措50億歐元,但結果只籌到30億歐元,而且其籌資成本是去年春天時的三倍以上。如同穆迪在報告中所說:「EFSF債券的需求受到壓抑,是因為投資人對為該機制提供保證的國家缺乏信心所致。換個方式來說,由於市場對EFSF的信心是來自其成員國,如果其成員國必需支付更高的成本來籌資,EFSF本身也必須用更高的成本籌資。

事實上,它是一種惡性循環。因為在EFSF背後提供保證的國家狀況不佳,EFSF 的籌資成本因此上漲。而EFSF的存在,卻又會導致這些歐洲國家的籌資成本上升。這是因為現在投資人沒有興趣購買這些歐洲公債。而對願意投資的人來說,他們需要很高的風險貼水,因此他們寧願直接購買那些有問題國家的公債,例如義大利公債,而非EFSF發出的債券。所以一旦EFSF正式運作,將會傷害而非幫助南歐國家籌資,因為EFSF變成必須與那些南歐國家競爭資金,從而使得EFSF本身的籌資利差也會越拉越高。一位對沖基金經理人就說 EFSF對歐債是「自己找來的殺手」。

EFSF 將於2013年中交棒給ESM(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但 ESM 看起來與EFSF有同樣的問題:它的資金來源與要紓困的對象,都是同一批國家。在世界其他地方,這並不被稱為穩定,這被稱為龐氏騙局。

原文網址 :
http://blogs.reuters.com/bethany-mclean/2011/11/18/the-euro-zones-self-inflicted-killer-efsf/

2011/11/20 金融業拋售 歐債恐陷惡性循環

對於10月初歐峰會拯救歐債的決議,當市場還在寬慰與觀察的過程時,顯然歐洲銀行是完全不買帳,不停手的賣出南歐公債。這說明為什麼近期義大利等國公債殖利率持續破7%,西班牙國債殖利率也很危險。


銀行在市場失去信心以及被要求增加資本適足率等事件交相逼迫下,只得同步拋售手上公債,賤賣資産,進一步打擊自己手上的資産,讓資本適足率更難達成。為今之計只有比同業更快一步出清歐債,才能存活,如此歐債下跌之勢不會停止,也使得8~10月來歐洲各國政府頻頻開會所得出的救市方案還未出手就失敗。


事實上,若仔細推論其方案,就會發現是一個自我打擊的惡性循環方案,本來就無效。


金融業拋售 歐債恐陷惡性循環
全球緊張的投資人正加速撤出歐洲政府和銀行的債務,這將使信用緊俏的情況惡化,導致惡性循環。
金融機構正爭相拋售過去持有的龐大歐洲主權債部位,對西班牙、義大利等國新發行的債券則避之唯恐不及。不少業者也決定不再續作短期貸款給歐洲銀行,形同切斷他們日常營運的必要活水。
如果這個趨勢延續下去,將陷入惡性循環:貸款成本攀升,政府削減支出的幅度必須擴大,經濟進一步萎縮。隨著歐洲銀行融資需求遇挫,想脫離這個困境的難度跟著升高。
緊縮資金的現象幾乎天天上演,因為投資人擔心某些歐洲國家無力償付他們的債券,進而波及持有這些債券的銀行。
投資人逃離歐洲主權債務和銀行的浪潮正擴散全球。蘇格蘭皇家銀行(RBS)以及荷蘭部份退休基金業者,最近幾天大舉拋售歐債;這個月稍早,日本國際投資顧問公司一口氣脫售近10億歐元的義大利債券。就連歐洲最健全的銀行,現在也難獲得美國金融機構的融資。先鋒(Vanguard)超優貨幣市場基金原本持有荷蘭Robobank的3億美元定期存單,本月9日到期後就不再續約,把錢移出歐洲。Robobank是全球最穩健的銀行之一。
上個月美國老牌期貨經紀商明富環球(MF Global)因不堪歐債曝險聲請破產之後,各大金融機構趕緊清除手上的類似投資。
根據高盛集團的資料,歐洲主權債遭拋售的情況在第三季加速,這段時間歐洲銀行減持的義大利債券部位超過260億歐元。最近股價受主權債波及的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和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是拋售最力的銀行。
美國聯準會的資料也顯示,過去貸款給歐洲同業最多的銀行,約三分之二不再提供貸款。歐洲銀行過去多透過美國貨幣市場基金的短期貸款取得美元融資,但據摩根大通研究,後者手中的歐洲銀行票據,已從5月的高峰劇減54%至2,610億美元。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1/11/20 今年GDP 主計處下修機率高

11/24 主計處又要公布台灣經濟成長率,反正下修是必然,看看主計處對未來幾季的看法才是重點。不過Global Insight已經將明年下修到4.1%了,究竟明年能不能保4?


今年GDP 主計處下修機率高
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環球透視(GI)11月再度下修台灣今、明兩年經濟成長預測,今年下修到4.5%,明年下修至4.1%。
日前德國ifo經濟研究院發布的第四季全球經濟氣候指數大跌,受訪者也看壞台灣未來半年景氣。由於國際經濟仍然下滑,預期行政院主計處24日發布的最新經濟預測下修機率高。

主計處本周發布的經濟預測是今年最後一次預測,這次預測將影響明年經建目標的設定。在主計處預測發布之後,經建會將根據其預測值設定政府的明年成長目標,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說,經建目標通常會比預測值高一點。

主計處這次也將首度發布明年各季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屆時就知道主計處認不認同台灣經濟研究院的推斷,台經院預測明年第一季是谷底。

主計處的外在變數引用環球透視的資料,兩機構的預測相當接近,環球透視10月下修台灣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率到4.6%、4.4%,10月底主計處發布的預測值為4.56%、4.38%。

環球透視11月的最新預測再下修,預測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為4.5%,較10月下修1個百分點;明年成長率只有4.1%,下修達0.3個百分點。

雖然台灣明年將為保四奮鬥,但在環球透視看來,台灣的表現將是四小龍最好的。

環球透視預測其他三小龍明年經濟成長率都低於4%,香港預測值為3.8%,新加坡是3.6%,韓國是3.3%。

環球透視下修台灣的成長預測與ifo調查相符合,對台灣六個月後整體經濟、資本支出、民間消費表現,ifo受訪專家預期均「轉壞」,出口亦可能轉差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2011/11/17 在英國電視訪問中超坦白的金融交易員 Blunt honest trader's confession on BBC news

交易員在乎的不是經濟如何, 而是趨勢如何 ? 如何在趨勢中做正確動作。
其實不太想貼這個連結 , 我想這是他個人的看法 , 不過 , be prepared , act now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2011/11/15 股神巴菲特轉性,開始收購科技類股票、成IBM最大股東


數位時代網站|撰文者:許凱玲編譯發表日期:2011/11/15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最新傳出買下晶片龍頭Intel、衛星電視服務商DirecTV、以及藍色巨人IBM等三家科技業者的股票,其中又以斥資107億美元買下5.5%的IBM股票最為大手筆,完全打破了股神巴菲特從不買科技類股票的傳說。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從今年三月開始收購IBM股票,目前購入股票約6,400萬股,達到最初目標買入價值100億美元的IBM股票,巴菲特表示IBM並不知道他已經買入該公司的股票,直到他接受CNBC採訪之後,IBM才知道巴菲特已經成為公司最大股東。

除了IBM之外,巴菲特目前還持有Intel股票930萬股,DirecTV股票420萬股。另外新持有的股票包括信用卡公司Visa股票230萬股(遠超過他所持有的萬事達卡MasterCard的40萬5千股)、美國最大藥品零售商CVS Caremark、以及通用動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是否轉變了呢?雖然巴菲特和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關係始終不錯,可是巴菲特對科技類股始終保持迴避態度是眾所皆知的事情,巴菲特接受採訪時表示,他是在詳細看過IBM提交給監管機構的檔案文件後,對IBM的客戶優勢感到相當驚奇,因此決定購入IBM的股票。IBM股票今年已經上漲28%,是道瓊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當中表現最好的一支股票,10月31日還來到190.53美元的歷史新高點。不過,巴菲特表示,股價創新高並不會影響他購入IBM股票,他認為IBM未來表現會更好。

出自CNN、WSJ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2011/11/10 德國經濟委員會:ECB購債計劃恐破壞自身公信力

"主權債貨幣化" 會重創歐元 , 一旦歐元不被信任, 資金將全面流出歐洲, 問題只會更大 ...

該委員會在9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債券購買計劃破壞了市場原則,同時沒有建立任何政治原則。”
報告寫道,在模糊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中,歐央行正在損害自己的公信力,因為它正陷入將主權債貨幣化的嫌疑。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訊.COM) 2011-11-10  00:00 

德國經濟顧問委員會警告歐央行購買重債國債券將破壞自己的公信力,同時其混淆貨幣與財政政策讓人擔憂。
綜合媒體11月9日報導,德國經濟顧問委員會“智者(wise men)”警告歐央行(ECB)購買歐元區重債國債券將面臨失去公信力的風險,同時貨幣和財政政策正變得模糊,讓人擔心。
該委員會在9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債券購買計劃破壞了市場原則,同時沒有建立任何政治原則。”
報告寫道,在模糊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中,歐央行正在損害自己的公信力,因為它正陷入將主權債貨幣化的嫌疑。
德國強烈反對購債計劃,但是歐央行新任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已經暗示將繼續購買歐元區問題國家的債券。
委員會表示,他們預計歐央行在2011年底將把基準利率進一步下調至1%,并在2012年一直維持該利率水平。
委員會在報告中表示,如果4,400億歐元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不夠的話,他們建議放棄現在利用更多貸款實施援助的方法,設立一個“歐洲贖回條約”(European Redemption Pact)。
主權債超過GDP60%的國家將把多余的債務集中在一個共同承擔責任的贖回基金。他們需要承諾進行改革,并在未來20-25年內還清債務。
報告預測說,贖回基金在幾年內可以擁有價值2.3萬億歐元的債券規模。
(陳紹國 編譯)

2011/11/10 義大利經濟從根爛去 三大劫數全面降臨


盡管心存僥倖, 希望平安無事, 以為市場可以維持區間震盪, 但是該來的還是來了 ...

記得歐峰會後提出三項方案來解決歐債問題, 市場為此上漲了一個月來慶祝, 然後希臘說要公投, 下跌, 不公投, 上漲, 義大利拿出來吵, 下跌, 總理辭職, 上漲 ... 有趣的是, 從頭到尾, 從未做什麼實際的動作來解決問題. 

曾經提過歐峰會是否真能緩解歐債問題要看三個指標 : 義大利公債殖利率, Ted Spread, 新興國家是否會提供EFSF 資金. 一個月過去了, 股市漲了, 三項指標卻持續惡化中, 已不只一次在FB上追蹤這些指標給大家看了. 因此漲也不是真的漲, 10月台灣/中國 外匯存底也都減少, 因為外資持續撤資中, 10月M1預估月增率轉負, 股市將缺少動能, 之前也提到了. 表示市場持續缺美金, 其實觀察 3月Libor就看得出來.

現在義大利公債殖利率已突破 7%, 超越過去高點, 一般看法是南歐公債殖利率超過 7%的國家都得接受紓困.
義大利國債佔GDP 120% , 殖利率 7% 的意義是, 每年利息為 GDP的 8.4% (i.e. 120% x 7%) , 然而目前義大利的經濟成長率僅 0.6% , 更別提隨時可能進入衰退, 眼看是連利息都還不了. 繳不出利息就是default , 另一方面還不了的利息又使得隔年負債累積更多, 於是負債本金提高, 當然需攤還的利息就會逐年更高, 然後更繳不起利息, 負債又更增加 , 不斷循環下去. 另一方面, 經濟衰退, 將使GDP萎縮, 於是債務佔GDP的比重也會進一步提高 ... 很明顯 , 除了 defalut 根本無解, 這是小學數學就算得出來的結果

不幸的是, 義大利是歐洲第三大經濟體, 也就是說它的 GDP 120%國債絕對金額很大, 高達 1.9兆歐元,是希臘+愛爾蘭+葡萄牙 國債加總的2.7倍. 想當然, 擴容到 1兆歐元的EFSF 絕對不夠, 更別提 EFSF到目前為止仍然只是一個名詞, 不是動詞. 危機到了全面爆發的邊緣, 而歐洲政府顯然還沒準備好, 禱告吧 ...




2011/11/9  鉅亨網提供
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在過去 20 年的政治生涯中,經歷過許多貪汙以及性醜聞,但是都未能將他擊倒;不過當義大利面臨破產時,終於動搖到他的總理大位置,這就不能用小挫敗來形容了。 
然而,無論由誰主掌義大利,都已不再重要。 
因為義大利已經從根爛去,市場也已經意識到這一點。 
義債炸彈的全面引爆,只是時間點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一點,是問題竟然拖到現在才浮出檯面? 《MarketWatch》報導,上個月義大利債券殖利率戲劇性飆升,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由 5.6% 飆至 6.7% 

市場現在唯一的希望在於,政府能夠推動一個結構上的根本質變。 
在未來幾天,你也許會聽到義大利面臨的是流動性危機,而不是償付性危機。 
它只需要一點幫助便能度過難關。 
抑或是,義大利的經濟規模很大,不可能全面傾頹。 
慢著!人們也曾說鐵達尼號很巨大且永不會沉… 自從加入歐元區以來,義大利公債的確相對穩定,雖然說是穩定在一個較高的位置。 
政府開支,再加入歐元區後也算審慎有序。中翻英【Powered by Google AJAX Language API】,翻譯內容僅供參考。
而義大利今年的預算赤字,只不過在 GDP 的 3.6% 左右,以現在的全球水準來說並不算差。 
此外,義大利與葡萄牙或是希臘相較,人民相對富裕。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義大利的人均 GDP 為歐盟標準的 104%,然葡萄牙為 78%,希臘則是 94%。
不過,愛爾蘭也相當有錢,但最後仍難逃被 IMF 紓困的命運中翻英【Powered by Google AJAX Language API】,翻譯內容僅供參考。

事實上是,義大利大難臨頭,有三個迫切危機需要面對。
其一,義大利控制得宜的只有政府公債,但其他的債務都與天齊高。
國際清算銀行數據顯示,企業債從 2000 到 2010 年間,由 GDP 的 96% 飆至 128%。
同時間,個人債務也從 GDP 的 30% 升至 50%。 
自從義大利加入歐元區以來,整體債務由 GDP 的 252% 升至 310%,由此可見,將焦點全擺在公債上,實在大錯特錯,整個義大利事實上付債累累 

再來就是,義大利已經停止成長。 中翻英【Powered by Google AJAX Language API】,翻譯內容僅供參考。
從 1999 年加入歐元區以來,它已經歷過 4 次衰退。 中翻英【Powered by Google AJAX Language API】,翻譯內容僅供參考。
從 2000-2010 年,年平均成長只有 0.6%。 中翻英【Powered by Google AJAX Language API】,翻譯內容僅供參考。
人均 GDP 成長也只有少少的 0.1%,從數據上來看實在是微不足道。 中翻英【Powered by Google AJAX Language API】,翻譯內容僅供參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該個 10 年的前 8 年,全球經濟皆蓬勃成長,當大家都在賺大錢時,義大利卻無甚建樹。 中翻英【Powered by Google AJAX Language API】,翻譯內容僅供參考。
更糟的是,這個 10 年的全球經濟前景看來將相當黯淡,義大利連景況好時都表現不佳,那麼情況低迷時的表現不免讓人擔憂。 中翻英【Powered by Google AJAX Language API】,翻譯內容僅供參考。
很有可能的是,這個 10 年義大利的經濟將呈現負成長,使它更難擺脫債務困擾。 中翻英【Powered by Google AJAX Language API】,翻譯內容僅供參考。

最後一點,義大利有著全世界最糟糕的人口結構。 中翻英【Powered by Google AJAX Language API】,翻譯內容僅供參考。
聯合國預期,到 2050 年時,該國人口將從現在的 5100 萬人大幅滑落,只剩 4100 萬人。 中翻英【Powered by Google AJAX Language API】,翻譯內容僅供參考。
健康的地中海飲食,使人民壽命越來越長。 中翻英【Powered by Google AJAX Language API】,翻譯內容僅供參考。
義大利女人擁有歐洲最長的平均壽命,為 83.2 年 中翻英【Powered by Google AJAX Language API】,翻譯內容僅供參考。
隨著時間過去,人口結構老化的問題勢必全面引爆,對政府債務形成嚴重的壓力。 中翻英【Powered by Google AJAX Language API】,翻譯內容僅供參考。
試想,義大利要如何在負債累累的情況下,支付優渥的退休金及福利制度? 這將是一場災難。 中翻英【Powered by Google AJAX Language API】,翻譯內容僅供參考。
無論如何,義大利的債務問題將全面引爆,再說一次,這是遲早的事,屆時全體歐元區不是不願就是不能出手相救。 中翻英【Powered by Google AJAX Language API】,翻譯內容僅供參考。
而義大利 1.9 兆歐元的債務,勢必將為全球經濟帶來重傷害。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2011/11/9 歐洲銀行 狂賣歐債

已經提過多次了, 歐洲銀行現在只能賤賣資產來降低風險以及籌資, 結果是惡性循環, 也讓南歐公債價格更低, 使得原本是為了要穩定歐債事件的方法, 變成讓歐債更難解決的壓力. 好奇的是誰接手銀行賣出的南歐公債 ? ECB 可能性最大。

「由於投資者紛紛拋售持有龐大主權債務的銀行股,加上監管機構要求銀行提高資本,以應付可能出現的虧損,各銀行如今紛紛減持南歐國家公債,但此趨勢可能導致歐洲領導人為解決債務危機所做的努力功虧一簣。」


為擺脫歐洲債務危機,歐洲大型銀行紛紛拋售所持有的歐洲主權債券,但此舉卻可能導致危機加劇。 

法國最大銀行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在過去四個月中因出售所持有的歐洲主權債券,虧損8.12億歐元(10 億美元);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今年總計減持希臘、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公債部位22%至130億歐元,也蒙受不少損失。 

由於投資者紛紛拋售持有龐大主權債務的銀行股,加上監管機構要求銀行提高資本,以應付可能出現的虧損,各銀行如今紛紛減持南歐國家公債,但此趨勢可能導致歐洲領導人為解決債務危機所做的努力功虧一簣。 

歐洲Knight Capital公司金融業信用分析師狄奇托表示,歐洲銀行主管機構和領導人在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因為一個龐大的主權債券投資團體,已被排除在市場外,「在決策者找到解決危機的備用方案前,這種惡性循環會持續下去。」 

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數據,截至6月底止,歐洲銀行減持希債部位至370億美元,低於去年底的520億美元。 歐洲銀行持有的愛、葡、西債部位也減少。 金融機構可透過減記、出售、避險,及讓債券到期等方式,降低風險。 

英國以資產計的第二大銀行巴克萊(Barclays)上月底表示,三個月內減少「歐豬五國」主權債券部位31%;蘇格蘭皇家銀行(RBS)日前也表示,該行減持上述這些國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券至11億英鎊(18億美元),去年底持有46億英鎊。 希臘債券7月以來下挫42%,跌幅居彭博資訊追蹤的26個主權債市之冠;義大利債券下跌8%,葡萄牙債券下跌5%。 【2011/11/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11/11/9 歐債危機消弭市場流動性 將帶來全面衝擊震盪

歐洲銀行增資需要錢,賣資産又打壓資産價格,同時為了符合資本適足率提高的要求,無法再增加放款,結果銀行喪失為市場提供資金的功能,又得與其他産業一起競爭資金,這會嚴重消耗市場流動性。


歐美政府競相削減支出,也在降低流動性。新興國家又得拿錢救歐洲,這也排擠了這些資金更積極刺激經濟的用途。關於歐債危機耗盡市場流動性,並在短期內影響到實體經濟的警告,絕非空穴來風。


鉅亨網編譯李業德 綜合外電  2011-11-09  16:25 
《金融時報》周二 (8日) 報導,市場權威和金融家們指出,歐元區危機將全球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消耗殆盡,終將造成世界性的全面震盪不穩。
金融穩定委員會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新主席 Mark Carney 表示,歐元區的沈重壓力,很快將在世界各地引發金融動盪,且迅速開始拖緩全球經濟成長。
Carney 指出:「全球流動性萎縮、波動程度增長,且經濟活性減退,對實際經濟的影響短期內就會浮現。」
Carney 擔憂歐盟市場局勢打擊新興市場經濟,此觀點和巴西財政部長 Guido Mantega,以及匯豐控股 (HSBC) 執行長 Stuart Gulliver 的看法雷同。
Mantega 尖銳批評美國和歐洲經濟政策,為全球資本市場帶來不穩定的波動暗潮,且稱:「我們必須對此感到憂心,若新興國家經濟因此受擾,國際情勢會更加惡化。」
Gulliver 則表示,亞洲地區信貸活性的強勁成長,是「無法永遠持續」的,並指出:「我們必須小心管控風險,防止歐洲銀行機構信貸能力驟減。」
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走勢,現似乎正重複 2008 年金融危機初期的模式,中層發展經濟體最終被富有國家的動盪影響,最後和歐美國家脫鉤。歐債危機爆發迄今,新興市場國家股票自夏季便大幅挫低,如巴西里耳等部份貨幣,兌美元身價也面臨重挫。
Carney 認為,美國和亞洲國家領袖應隨時準備好,祭出美元互換制度和寬鬆貨幣政策。「現在或許是好時機,亞洲政府應動用官方儲備,抵銷私人資金退場的衝擊。」


2011/11/9 台經院:製造業下季觸底

台經院的預測與經建會景氣領先指標相符,與歐債到期高峰也相符,是比較可能的版本。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孫明德表示,明年第一季是這一波景氣低點,第二季起製造業景氣燈號,將由黃藍燈轉呈綠燈,景氣轉向持平。

台經院:製造業下季觸底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705804.shtml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2011/11/7 S&P 500 企業獲利預估

這個圖表說明美國企業獲利成長率將逐季下滑 , 明年Q1 ~ Q2落底, 搭配明年歐債到期高峰2~4月 , 都指向景氣恐怕要明年Q1~Q2財會落底

2011/11/7 歐債最高峰就在明年2~4月

從這個圖表可以看出 , 歐債最高峰就在明年2~4月 , 尤其義大利債的到期高峰是2月, 希臘是 3月, 未來半年不會太平靜.

2011/11/7 歐峰會後的觀察指標 : 義大利公債殖利率 、美元利率


1. 義大利10年期公債殖利率 6.41%



2. 3個月 LIBOR

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2011/11/4 上市櫃業績 法人看淡

延續經建會上週公布9月領先指標轉負,領先指標反映6個月以後的情況,因此推估景氣落底在明年第一季,國內法人則認為是明年2~4月。


這說明「還沒落底」。香港金管局昨天竟然公開勸股民不要過度融資,可以想像近期內仍不會缺少壞消息。


台新投顧研究機構判斷,第四季營收可能和第三季持平,甚至不排除較第三季持續下滑,吳火生認為,受到歐債事件的影響,全球本波景氣的谷底將落在明年的2至4月。

【經濟日報╱記者張瑞益/台北報導】 2011.11.04 03:27 am 

台股往年10月及11月營收不僅是旺季高峰,也常是全年業績好壞的重要關鍵,但對於今年10月營收表現,法人看法平平,預估第四季營收可能比第三季持平或是小幅下滑,景氣谷底可能落在明年2至4月。 

台新投顧董事長吳火生表示,台股10月營收到目前為看來平平,近幾個月以來,國內指標性廠商也持續釋出景氣沒有春燕等看法,因此,對於10月營收,市場沒有過多的期待。

 吳火生也指出,台股第三季營收及獲利,無論是是跟上一季或去年同期相比,都呈現負成長,顯示景氣情況確實相當不好,第四季受到歐美債的衝擊,歐美市場消費意願及信心已明顯受到影響。

目前看來,第四季的整體市場需求及出貨,看來應是延伸第三季的淡季情況。 台新投顧研究機構判斷,第四季營收可能和第三季持平,甚至不排除較第三季持續下滑,吳火生認為,受到歐債事件的影響,全球本波景氣的谷底將落在明年的2至4月。

2011/11/4 桑莫斯專欄/G20要牢記五大教訓

「對債台高築的國家來說,償債利率若長期高於名目成長率,要降低債務占GDP的比率是緣木求魚。全球經濟須恢復合理成長,才能控制赤字問題。

除非中國和德國等順差國改變政策,否則仰賴快速成長的鄰國並不可行;歐元區高負債國無法讓貨幣貶值。

G20可以慶祝近來的協議,以口惠實不至的方式誓言維持全球成長軌道,但這會是一場大災難。」

 2011/11/04, Friday

20國集團(G20)領袖近三年前就首度會商解決金融危機,至今經濟大國的金融基本面問題仍有疑慮,主管當局還在努力提升金融穩定。眼前要務是控制金融恐慌,更大的挑戰則是再創經濟榮景。 

G20再度開會,但過去三年到底學到哪些教訓?全球領導人,特別是歐洲領袖,若忽略下列各點,恐將自食惡果。 

首先,宣布模稜兩可的方案,希望以取巧作法來追求穩定,可能惡化、並無助於解決問題。已經成功的政策-如美國最初的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ARP)、中國的 刺激景氣措施,或瑞士最近穩定匯價的努力-都植基於明確行動,且規模超越穩定局勢所需的最低要求。這意味只有超過現有提案的具體宣示,才能使歐洲債券利差 降至義大利和西班牙能償付的程度。

 第二,含糊其詞決策聲明只會破壞市場信心。例如監管當局2008年說大型銀行有足夠的資本,以及歐盟最近說希臘不會違約。

 第三,控制系統性金融風險不足以修復成長。美國信用市場2009年底前大致回歸正常,但因需求疲軟,成長幅度不夠降低失業率。即使歐洲修復財政,實施撙節措施的國家也難有成長動力。 

第四,主權信用危機的最大風險並非來自浪費,而是成長減緩和通貨緊縮。對債台高築的國家來說,償債利率若長期高於名目成長率,要降低債務占GDP的比率是緣木求魚。全球經濟須恢復合理成長,才能控制赤字問題。 

第五,擴張性財政緊縮在現今情況下是一種矛盾說詞。目前安全資產的利率已經非常的低;除非中國和德國等順差國改變政策,否則仰賴快速成長的鄰國並不可行; 歐元區高負債國無法讓貨幣貶值。英國的例子顯示,財政緊縮會導致經濟緊縮。如果央行不採取行動消除撙節措施對需求的負面影響,局勢還會更糟。

 這些都是須留心的嚴酷教訓。G20可以慶祝近來的協議,以口惠實不至的方式誓言維持全球成長軌道,但這會是一場大災難。這場金融危機的最後一個教訓是,過度自信和志得意滿將註定失敗。 

(作者Lawrence Summers為前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前美國財政部長,現為哈佛大學教授/編譯季晶晶)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2011/11/3 IIF:歐盟銀行業增資計畫將損害經濟 不利歐債


之前已經提過,提高資本適足率,銀行必需賣資産以及減少放款。


如今資産多為賤賣,又因為大家同一時間都在賣,讓資産價格更低,十足是個惡性循環,也突顯這個方法不可行,卻又不得不作,最後又是一場資産價格下修的災難。至於減少放款,當然是讓歐洲經濟雪上加霜,光從這一點就可以判斷,就算ECB今天降息也沒幫助,歐洲經濟仍將萎縮。


因為要大幅提高資本適足率,將使得原本是為經濟體提供資金的銀行,不僅失去這項功能,反而變成與其他企業競爭資金的吸金黑洞。所以任憑ECB怎麼降息,只要歐洲銀行全面啟動提高資本適足率的動作,經濟體顯然會更缺資金。看來直到明年6月30日銀行完成提高資本適足率任務之前,歐洲經濟都會萎縮。而經濟萎縮,只會讓負債佔GDP比重更高,複雜難解。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1-11-03  15:35

全球金融業代表團體國際金融協會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IIF) 周三 (2 日) 警告,歐盟提出的銀行業增資計畫有「嚴重問題」,將傷害區域經濟成長,導致部分國家舉債難度更高。
IIF 總幹事 Charles Dallara 於 20 國集團 (G20) 即將於法國坎城召開高峰會議前夕,致函給這 20 國代表指出,儘管「無疑需要」重建市場對於歐洲銀行業的信心,但歐盟策略主要部分的增資要求,將帶來「重大成本」負擔,因為計畫的規模及方式皆有問題。
根據歐盟高峰會協議的增資計畫,歐洲銀行業需在明年 6 月底前,將核心資本適足率提升至 9%,包含歐元國公債減記部分。若無法達成,發放股利及紅利將受到限制。
不過 Dallara 表示,銀行業可能會認為增資的成本「門檻過高」,也恐怕不會接受強迫注資,而較可能由出售高風險資產及減少放款來籌資。他警告,這將導致歐元區邊緣國家更難在民間資金市場上舉債募款,導致財務最脆弱的歐元國債券市值更低。「這與原本計畫穩定及支持歐洲主權債務前景的目標,背道而馳」。
Dallara 補充,如果要銀行業只靠維持獲利及降低信貸供應,來達成新的資金水準要求,則「對歐元區民間市場的整體信用曝險,必須降低至少 5%。此外,新資本要求必須是暫時措施,而非持續性措施,一如原本規劃;且不可被當作將更廣泛適用的新標準。
Dallara 還呼籲,G20 應找出方法來提振經濟成長,因美國及歐洲就業市場展望「慘澹」。此外,歐洲央行 (ECB) 及其他政府單位也應提供希臘銀行業更多流動性支援,因為後者已透過收購公債及提供民間放款,為歐洲經濟成長注資。

2011/11/3 Fed slices growth outlook, ups jobless view


FED把美國經濟成長率大幅下修,2011年由原本預估計2.7~2.9修正為1.6~1.7,2012年由原本預估計3.3~3.7修正為2.5~2.9。雖然是下修,還是樂觀預期「明年會更好」。
以今年前三季成長率分別為了0.4、1.3、2.5來倒推,FED預估第四季成長率大約在2.2~2.6之間。


Nov. 2, 2011, 2:00 p.m. EDT
By Steve Goldstein
WASHINGTON (MarketWatch) -- The Federal Reserve on Wednesday sliced its growth outlook sharply for this year, 2012 and 2013, and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ts unemployment rate forecast. The Fed's board members and presidents now see 2011 GDP between 1.6% and 1.7%, 2012 GDP between 2.5% and 2.9%, 2013 GDP between 3% and 3.5% and 2014 GDP between 3% and 3.9%. Its last outlook -- published before the Commerce Department sharply cut its estimates of first- and second-quarter growth -- called for 2011 GDP between 2.7% and 2.9%, 2012 GDP between 3.3% and 3.7%, and 2013 GDP between 3.5% and 4.2%. The unemployment rate is now forecast between 9% and 9.1% this year, between 8.5% and 8.7% in 2012, between 7.8% and 8.2% in 2013 and between 6.8% and 7.7% in 2014. Even the Fed's long-term GDP and jobless forecasts changed, with the GDP estimate sliced by a tenth of a percentage point and the top end of the jobless rate up four-tenths to 6%. On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nflation, it now sees 2.7% to 2.9% inflation this year, 1.4% to 2% inflation next year, 1.5% to 2% inflation in 2013 and 1.5% to 2% inflation in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