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各國寬鬆的真正代價...


以前看 Market Watch 沒有太注意這位作者的評論,但是這篇對於QE3的評論,是我看過論點深刻的一篇。



各國寬鬆的真正代價...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北美新浪) 2012-10-19  05:48   
導讀:財經撰稿人凱西(Michael Casey)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量化寬鬆的真正有害之處在於,扭曲了市場的運行機制,對金融市場的機能造成無可修復的損害,使得“道德風險”制度化。
以下即凱西的評論文章全文:

看上去,各國央行的銀行家們已經把金融市場搬到了“奇異世界”,在漫畫書所描繪的那個奇特星球上,各種生命和物理的規律都和我們地球上恰好相反。
我們都已經看到,標準普爾在上周三收盤後出人意料地將西班牙的債務評級連降兩個等級,可是在那之後,市場的反應是什麼?
在正常的世界當中,投資者應該恐慌,應該奪路而逃。可是在周四的交易日當中,盡管標普的行動讓人們開始猜測,穆迪或許很快也要跟進了——這也就意味西班牙發行在外的2萬億美元債券將被徹底貼上“垃圾”的標籤——但是投資者還是入場購買西班牙債券,推動其價格走高。或許我們只能說,這裏是奇異世界,“下跌就是上漲,上漲就是下跌”。
當然,投資者的瘋狂行為也不能說全無邏輯可循。交易者的想法或許是,如果評級調降讓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感到擔憂,那麼他就會停止猶豫和拖延,正式請求歐盟對自己的國家施以救援,哪怕這在政治上肯定是不受歡迎的。一旦西班牙開口,歐洲央行就會介入,按照許諾大規模收購西班牙國債。
一周之後,穆迪做出決定,暫緩對西班牙“行刑”。在亞洲周三的交易中,可說市場最初的反應是正常得多:西班牙債券價格上漲,呈現近六個月以來的最強勢,而歐元也反彈到一個月時間中的高點。可是,看看在倫敦市場上發生了什麼:幾位分析師發出警告,稱收益率的降低可以讓拉霍伊首相安心,讓他退回去,不再急於尋求救援,畢竟和救援一同到來的,還有各種嚴格的政策附加條件。事實上,上個月拉霍伊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西班牙只有借貸成本高到無以為繼的時候,西班牙才會考慮開口求援。
所有自由市場理念的堅定信奉者對這樣的邏輯都會感到心慌意亂。原本大家應該從最基本的角度眼,來思考西班牙政府是否有能力償付他們的債務,可是現在大家卻都將賭注押在外部的干預之上,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在基本面惡化時增加投注,在基本面改善時減少投注。
非常遺憾,奇異世界的邏輯其實早不是什麼新事物了。比如說,我們曾經熟悉的“格林斯潘對策”就是其前身之一,這一俚語是以前聯儲主席格林斯潘來命名的,他明確表示,當市場條件惡化時,他就會降息來應對,這樣的意願就鼓舞了投資者,讓他們相信自己擁有了一個可靠的價格底部,哪怕遇到麻煩,他們也可以在一個特定的價位上賣出。
可是,這種對政策干預的扭曲反應自那時以來已經變得愈來愈強大了。在格林斯潘離任之後,我們又有了“伯南克對策”,而其支點就是現在已經達到2.35萬億美元,規模空前的債券回購。在歐央行的信誓旦旦之下,現在歐洲也有了“德拉吉對策”。其他的國家其實也都做出了各種不同的擔保:瑞士央行對外匯交易商表示,他們不想要的歐元,至少可以按照1比1.20的比例到自己這裏兌換瑞士法郎。日本則讓本國的出口商相信,只要季度末會計結算要求他們將海外盈余收回國內,他們就會出手干預,打壓日元匯率。
不過,對投資者心理影響最大的,歸根結柢還是無限制的債券購買許諾,即所謂“量化寬鬆”。量化寬鬆的真正代價或許並不是許多批評家所說的那樣,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通貨膨脹失控,而是在於會對金融市場的機能造成無可修復的損害。它或許已經使得“道德風險”制度化了——投資者總是會去冒超過正常限度的風險,因為他們知道,政策制定者最後將會救援他們。
道德風險隱藏在金融危機的核心當中。它隱藏在對的救援許諾當中,慫恿那些大而不倒的銀行肆無忌憚地使用槓桿手段。它隱藏在認為主權債務沒有任何風險,不需要任何資本准備的瘋狂想法當中,正因為這種想法,歐洲的各銀行才會在希臘加入歐元區之后毫無顧忌地吃進他們的債券。
當這種有問題的政策於2008年創下大禍,各國央行遂不得不採取非常措施,來避免金融體系的崩潰。可是,量化寬鬆原本只該是不得已的過渡政策,用來爭取時間,讓政府能夠引導經濟走向穩定,重建市場架構。從這個角度說來,我們所目睹的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失敗。全球金融系統依然不穩定,歐元區離財政一體化還有遙遠的距離,美國和日本的長期債務依然沒有有效的削減措施,更不必說,發達國家在以短期緊縮政策扼殺經濟增長的道路上又走得太遠。
各國政府犯下了太多的錯誤,政策解決方案似乎已經無法指望,這樣,央行肩上的擔子就變得愈來愈重,他們不得不履行自己的承諾,可能是無限量貨幣刺激的承諾。
於是,我們徹底走進了奇異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