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版《世界城市展望》:未来40年城市化势头强劲
2012年4月05日 目前全世界70亿人口中有一半生活在城市里,到2050年的未来四十年里,世界人口多达23亿的增长量将全部被城市吸收,这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非洲和亚洲显得尤为突出,给城市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带来了新挑战。这是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4月5日发布的2011年版《世界城市展望》的主要结论。
联合国经社事务部每两年对《世界城市化展望》报告进行更新。该部助理秘书长孙达拉姆(Jomo Kwame Sundaram)5日在纽约总部召开记者会,发布了2011年版的《世界城市化展望》。
孙达拉姆说:“城市地区将在2011年至2050年的40年间吸收全部的全球人口增长量。在此期间,全球人口将增长23亿,而城市居民将增加26亿,城市在吸收全部新增人口之外,还将吸收一些农村人口,因此农村人口将减少2亿8800万。城市地区在2050年容纳的人口相当于1950年的全球总人口。”
未来四十年城市人口在各区域的增长幅度不尽相同,非洲和亚洲将占全球城市人口总增量的86%。增长最多的国家依次是印度(4亿9700万)、中国(3亿4100万)、尼日利亚(2亿)、美国(1亿300万)和印度尼西亚(9200万)。
非洲的城市人口在未来40年将增长三倍,从2011年的4亿1400万增加到12亿。亚洲的城市人口将从19亿增加到33亿。相比之下,欧洲城市人口的增加将很少,仅有5200万,北美将增加1亿1000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增加1亿7800万。
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为许多人带来了改善教育和获得公共服务的机会,因为人口的集中使得提供这些服务的成本相对较低。但与此同时,城市的就业、居住、能源和基础设施也面临更大挑战,减轻城市贫困、控制贫民窟的扩大以及应对城市环境恶化的压力也更大。
生活在拥有100万到500万人口的大城市的人口从1970年占全球总人口的18%增加到了2011年的22%。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特大城市的增多。1990年,全球有3900万人口生活在拥有千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相当于当时全球人口的3%。但在2011年,有3亿5900万人生活在特大城市,占全球人口的9.9%。到2025年,集中在特大城市的人口将达6亿3000万,相当于全球人口的13.6%。
2011年版《世界城市化展望》首次列出了拥有75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地理坐标,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将这些人口密集区与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包括是否靠近海岸、地震断裂带或特定的气候区域等。
展望报告显示,欧洲和非洲的大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最少,这两个大洲分别只有26%和37%的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处在面临至少一种主要灾害风险的地带,而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北美,特别是亚洲,许多城市面临着较大的灾害风险。
孙达拉姆表示:“全球60%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也就是有450个大城市位于至少有一种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地区,如地震和洪水,这些城市拥有约8亿9000万人口。这构成了很大挑战,也是为什么在今年六月联合国里约热内卢可持续发展大会召开前夕有关可持续城市的讨论显得如此重要。毕竟,城市面临着移民、全球化、经济发展、社会不平等、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多重压力。里约大会必须探讨如何在地球这个拥挤程度不断增加的星球上减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并确保环境得到保护。”
孙达拉姆说:“城市地区将在2011年至2050年的40年间吸收全部的全球人口增长量。在此期间,全球人口将增长23亿,而城市居民将增加26亿,城市在吸收全部新增人口之外,还将吸收一些农村人口,因此农村人口将减少2亿8800万。城市地区在2050年容纳的人口相当于1950年的全球总人口。”
未来四十年城市人口在各区域的增长幅度不尽相同,非洲和亚洲将占全球城市人口总增量的86%。增长最多的国家依次是印度(4亿9700万)、中国(3亿4100万)、尼日利亚(2亿)、美国(1亿300万)和印度尼西亚(9200万)。
非洲的城市人口在未来40年将增长三倍,从2011年的4亿1400万增加到12亿。亚洲的城市人口将从19亿增加到33亿。相比之下,欧洲城市人口的增加将很少,仅有5200万,北美将增加1亿1000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增加1亿7800万。
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为许多人带来了改善教育和获得公共服务的机会,因为人口的集中使得提供这些服务的成本相对较低。但与此同时,城市的就业、居住、能源和基础设施也面临更大挑战,减轻城市贫困、控制贫民窟的扩大以及应对城市环境恶化的压力也更大。
生活在拥有100万到500万人口的大城市的人口从1970年占全球总人口的18%增加到了2011年的22%。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特大城市的增多。1990年,全球有3900万人口生活在拥有千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相当于当时全球人口的3%。但在2011年,有3亿5900万人生活在特大城市,占全球人口的9.9%。到2025年,集中在特大城市的人口将达6亿3000万,相当于全球人口的13.6%。
2011年版《世界城市化展望》首次列出了拥有75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地理坐标,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将这些人口密集区与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包括是否靠近海岸、地震断裂带或特定的气候区域等。
展望报告显示,欧洲和非洲的大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最少,这两个大洲分别只有26%和37%的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处在面临至少一种主要灾害风险的地带,而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北美,特别是亚洲,许多城市面临着较大的灾害风险。
孙达拉姆表示:“全球60%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也就是有450个大城市位于至少有一种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地区,如地震和洪水,这些城市拥有约8亿9000万人口。这构成了很大挑战,也是为什么在今年六月联合国里约热内卢可持续发展大会召开前夕有关可持续城市的讨论显得如此重要。毕竟,城市面临着移民、全球化、经济发展、社会不平等、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多重压力。里约大会必须探讨如何在地球这个拥挤程度不断增加的星球上减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并确保环境得到保护。”
引自"联合国网站新闻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