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2012/3/21 誰為英國QE買單?

這篇探討的,正是我最近在想的,這篇講得還不是很清楚,需要再好好想一想。

2012年03月21日 06:59 AM

誰為英國QE買單?



定量寬松(QE)就像一場宴會,狂歡過後是令人難受的宿醉。人們普遍認為,在大舉印鈔和購買債務之後,英國央行(BoE)會把購得的債務重新賣回給市場。但這麽做將造成通縮和利率升高。這是一種毫無必要的宿醉。
英國央行可以勾銷這些債務,而不是重新拿到市場上出售。這樣,英國政府背負的3250億英鎊債務就會一舉消失。如果美國效仿的話,美國政府的約1.5萬億美元債務也將被勾銷。
想要理解這種做法為何可行,就得先簡單說一下QE。英國央行從市場購得3250億英鎊債務之後,公共部門(英國財政部)就開始為自己所欠的債務向自己(英國央行)支付利息。公共部門自己欠自己錢毫無意義。勾銷QE債務為這種無聊的會計戲法畫上了句號。
QE造就了一種離奇的現象。從技術角度而言,這些新創造的貨幣是英國央行的負債。理論上講,股份制的銀行可以到英國央行那裡要回自己的錢。要想從英國央行那裡要回錢,它們將不得不先把從英國央行那裡拿到的錢還給英國央行,這樣它們才有權要回自己的錢。這是一個毫無意義的旋轉木馬游戲。
勾銷QE債務的吸引力不言自明。英國政府不必把這筆債務重新拿到市場上出售,納稅人也不用背負實際上並不存在的負擔。
勾銷QE債務的主要障礙在於市場和信用評級機構。它們可能認為這會走向魏瑪共和國經濟學:通過印鈔來為政府債務融資。因此,英國央行和財政部都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倡議勾銷通過QE計劃購得的債務。英國財政部需要避開這場辯論;英國央行必須讓外界認為自己是在獨立行事。
只有滿足兩個條件,英國央行才能採取勾銷債務的做法。首先,市場和信用評級機構應該認識到,QE債務並不是真實的債務。其次,英國政府需要將其赤字規模置於可控範圍內。這將避開若隱若現的魏瑪共和國經濟學“幽靈”。因此,雖然政治家們現在不會獲得3250億英鎊的橫財,但如果他們整頓好本國的金融業,未來就有3250億英鎊的獎賞在等待他們。
從技術角度來說,勾銷債務存在一些障礙。從會計角度來說,英國央行必須在勾銷QE債務的同時勾銷自己創造的貨幣。這意味著,它向商業銀行發放的資金背後將沒有任何東西支持,這讓純正主義者們感到不舒服。但在現實中,一開始用來購買英國國債的貨幣背後也沒有任何東西支持。勾銷債務不過是讓這些不為眾人所知的事實得以公開。
其他技術問題包括,英國財政部寫給英國央行、為後者所購債務出現的任何損失提供賠償的“賠償保證書”。英國央行完全可依據這份保證書放棄其權利。還有人在嘀咕勾銷債務帶來的通脹效應——假如銀行利用新獲得的流動性催生又一輪信貸繁榮的話。這種風險基本上已不復存在:流動性已經創造出來了,但一直沒出現任何信貸繁榮。為了維護市場紀律,英國央行可選擇慢慢勾銷債務,以便在需要遏制又一輪信貸繁榮的時候(這種可能性並不大),將部分債務重新出售給市場。
從理論上說,美國和日本可以遵循與此類似的債務勾銷過程。歐洲央行(ECB)就沒那麽幸運了。它面臨兩個障礙。較小的障礙是法律上的。《歐洲聯盟運作條約》(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第123條明確禁止通過印鈔來為歐元區各國政府債務融資。這個障礙之所以較小,是因為《增長和穩定公約》(growth and stability pact)的歷史表明,歐元區會在適當時候突破自己的法律。較大的障礙是這樣一個問題:“這是誰的錢,誰會從中受益?”希臘及其他陷入困境的國家會說,我們需要資金。這會引發道德風險問題。其他國家則會聲稱,是我們的錢購買了QE債務,因此我們應該從中受益。這場辯論可能會非常激烈,引來許多人的關註。
有的時候擁有自己的央行是非常值得的。現在就是如此。
本文作者曾任埃森哲(Accenture)旗下金融服務公司戰略合夥人,著有《如何領導》(How to Lead)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