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2012/5/1 桑莫斯專欄/刺激成長 才是歐洲救命丹

在荷蘭內閣因為財政緊縮方案而下台、贊成緊縮財政的法國總統沙克吉大失民心,被總統大位競爭者歐蘭德佔盡優勢,ECB總裁德拉吉眼看行勢有利,於是登高一呼,建議下次開會加入成長協議,歐洲國家終於開始重視經濟成長了。

桑莫斯專欄/刺激成長 才是歐洲救命丹
歐洲控制危機的努力再度左支右絀。外界原本以為歐洲央行近1兆美元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至少可以暫緩燃眉之急,現在看來那比打一針止痛針好不了多少。疲弱的銀行業又買了更多虛弱的主權債券,外國投資人則趁機拋售歐洲主權債券,市場看銀行業愈來愈不安。歐洲和全球經濟顯然已再度瀕臨危險邊緣。

隨著失敗的跡象出現,政策圈也展開大辯論。目前政策的支持者宣稱,問題出在維持既有策略的決心不足。但主張改變的觀點正逐漸被歐洲選民接受,而且這是正確的發展。既有的策略不僅效率低落,而且在維繫貨幣聯盟、恢復正常金融情況、政府汲取資本市場,以及重新啟動成長各方面都有反效果。

歐洲決策的前提是,負債過重導致各國無法以合理的條件汲取資本市場,與高債務相關的高利率則傷害金融體系並阻礙成長。因此,目前的策略是提供融資,但堅持節約,希望各國節制支出,以便達成恢復信用,降低利率和重啟經濟成長的目標。過去成功的模式包括用在新興市場的國際貨幣基金(IMF)計畫,和德國統一東德後的調整。

遺憾的是,歐洲誤診自身的問題,並決定了錯誤的策略方向。除了規模只占歐元區2%的希臘外,問題根源不在浪費。西班牙和愛爾蘭五年前的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遠較德國低。義大利有高債務比,但赤字情況極佳。歐洲落難國家會出問題,是因為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破壞它們的金融體系,導致成長劇減。高赤字是症狀,而非問題根源。

治療症狀而不正本清源通常會加重病情。歐洲就是如此。歐洲的金融問題出在缺少成長。在利率遠超過成長率的金融情況中,債務問題都會惡化失控。歐洲正確的著力點應該在成長,增加撙節措施則是錯誤的方向。

IMF對歐洲各國或全球國家的經驗作有系統的比較很值得稱許。他們認為,當經濟體受限於需求且短期利率接近零時,以政策措施降低赤字1個百分點,會產生1到1.5的乘數效應。這意味減少國家支出占GDP的比率1個百分點,或實施等值的加稅,會使GDP成長率降低1到1.5個百分點。
這代表撙節對信用有反效果。緊縮財政會減少所得,限制償債能力。如果把稅收減少和福利支出增加納入計算,緊縮財政只達成很有限的赤字削減。它還會因為造成資本投資減少和提高失業率,而拖累未來的成長展望。

這些顧慮在整體歐洲正逐漸擴大。一國經濟減緩會減少對其他國家出口產品的需求。部分國家增加儲蓄和出口,必須由其他國家增加支出與進口來彌補。德國近幾年的成就是靠變成大規模淨進口國來達成—如果沒有歐洲周邊國大規模借貸和進口不可能達成。周邊國不可能大幅降低借款,除非德國採取讓順差萎縮的政策。

懷疑者有理由質疑,給借錢已有困難的國家開立花更多錢的藥方怎麼可能對?答案在於個人借錢和國家借錢的差別。通常個人減少借款可以幫助他的債權人,但一個人若停止借花在通勤上班的錢,對債權人沒有好處。


同樣的,由於一國的收入取決於支出,國家若追求節約導致經濟惡性下滑,對債權人也不利。沒錯,最終還是需要提高退休年齡、改革僵化的法規,和調整福利計畫結構等措施。若漸進實施,這類作為將很有建設性。但若想在政治和經濟上獲致成功,終究取決於恢復成長。

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歐元才能存活,歐洲金融問題才能解決。這種情況將需要集體解決方案。展望未來,IMF和國際社會若進一步提供支援,不但要設定個別國家行動的條件,也要以歐洲集體的成長承諾為條件。
(作者Lawrence Summers為美國前財政部長、現任哈佛大學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