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法國新總統歐蘭德登高一呼,美國總統歐巴馬支持,OECD也同聲附和,我想德國還是不會接受歐元債券的想法。這個決定之於德國,就跟希臘決定是否退出歐元區一樣重大。
俗話說「救急不救窮」,而歐元債券就有可能發展成為「救急又救窮」,德國不想永遠被窮親戚拖累,因此不會接受歐元債券。我認為歐蘭德對歐元債券並沒有想得很透徹,以至於太美化歐元債券的功能,卻忘了它的副作用。德國拒絕歐元債券的原因,也一樣適用在法國。
我以前提過,歐元的共同貨幣制度有瑕疵,是一個不可能持久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弱國無法自主調整匯率,無法透過匯率的升貶值來恢復國家競爭力,結果會導致強國越強,弱國越弱的二個極端。現在就活生生看到南歐五國經濟越來越糟,而德國的經濟卻出類拔萃,並進一步演變成希臘恐怕得退出歐元區的窘境。
在這個架構下,從上述發展成二個極端的角度設想,如果真的實施歐元債券,最後想離開歐元區的會是德國。
讓我們推論一下發行歐元債券會發生什麼事 ? 實施歐元債券,立刻遇到的是分配的問題,募集到的資金要分配給哪個國家?怎麼運用?假設這個問題能解決,當然能夠立刻緩解希臘等南歐國家經濟螺旋式下滑以及國內民不聊生的問題,負面則是降低這些國家的改革動力,改革將會延後,那麼結構性競爭力的提升又不知要延到哪年哪月?如果競爭力不提升,雖然暫時撐過了現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國家很可能又會重回衰退,屆時又要拿甚麼來幫他們呢 ?
另外,既然有權利,就會有義務。既然這些遇到問題的南歐國家靠著歐元區高信評國家的贊助,共同發債,得以用較低的利息籌資。同樣的,這些國家也有義務共同維持歐元債券的債信,將籌資成本控制得宜。而控制籌資成本的方法,回過頭來還是必須降低債務,降低赤字/GDP比重,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只是多爭取到一些時間。
如果歐元債券並沒有把問題國家的經濟救起來,這些國家的債信又惡化,歐元債券殖利率又會往上飆,結果就是德國空有競爭力,卻得用不相稱的成本籌資,長期利息支出偏高,優秀的經濟體也會被拖累。到時候德國為了不想長期被南歐國家拖下水,反而可能想要退出歐元區,恢復使用較有價值的德國馬克。
所以採用歐元債券的想法對這些信用評等AAA以上的歐元國家來說,是影響深遠的決策,不可能輕易答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